图说德国与中国文化差异

随着德国中国近年来经济文化往来日益密切,东西方的相互了解也日益增多。神秘的东方风水文化,复杂的汉字令不少德国人为之倾倒。而德国的啤酒、足球也让一众中国人着迷。但由于德中双方相差甚远的历史传统和生活方式,两国很多的风俗习惯南辕北辙,两国人民对对方的不少行为做法也感到诧异。

在一本名为《东西相遇》的画册里,生活在 德国柏林的设计师刘扬以简单直观的方式,向读者们展示了这些有趣的东西之间的差异。 画册的作者刘扬,生于北京,13岁时随父母迁居德国,后考 入柏林艺术大学。毕业后刘扬游历于伦敦、纽约等地,2004年起在柏林成个人设计工作室。多年在东西社会以及不同文化中的生活经历,让她对文化差异有特别深的感受以及自己独到的看法 。 《东西相遇》是刘扬在中德两国各生活13年后,在纽约的创作成果。这一系列作品曾受邀在德国外交部展出,在网上也广受转载。
兰色是德国,红色是中国
1:一日三餐
德中文化差异
2:人际关系
德中文化差异

3:心情和天气
德中文化差异

4:生活方式
德中文化差异

5:交通工具
德中文化差异

6:老人的生活
德中文化差异

7:自我
德中文化差异

8:周末的街景
德中文化差异

9:孩子
德中文化差异

10:美丽的标准
德中文化差异

11:胃痛时的饮品
德中文化差异

12:准时
德中文化差异

13:旅游
德中文化差异

14:排队
德中文化差异

15:淋浴的时间
德中文化差异

16:理想中的对方
德中文化差异

17:意见
德中文化差异

18:聚会
德中文化差异

19:餐厅分贝
德中文化差异

20:处理问题
德中文化差异

21:对待新的事物
德中文化差异

22:对待愤怒
德中文化差异

23:时尚
德中文化差异

24:领导
德中文化差异

在今年8月的北 京国际图书展上,《东西相遇》也受到来自各方读者的青睐。 在《东西相遇》里,刘扬透过画笔,用简单明了的图画向读者表现了德中两个社会的细 节,比如两国家庭对待孩子的态度,人们旅游的方式,双方的审美观等等。大部分都是人们的日常经历,让德中读者们都能引起共鸣。 对于刘扬来说 ,她只是对比两国的文化生活差异,而并非肯定或者否定其中一方。通过这些对比,双方都能更直观地了解对方,也反思自己。由于设计师个人的生活经历,她对两个社会、两种文化的理解 都游刃有余,所以她对这些细节的描绘都深刻而独具一格的。 网上转载最多的是刘扬对双方不同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在餐馆吃饭、对自然的态度描 绘的几幅作品,网友们大多赞赏她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独特新颖的表达方式。
对于这本画册,刘扬说,一开始她画这些简笔画只是想记录自己的生活,把平时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有趣的东西画下来,相当于自己的日记;后来她去了纽约,觉得人生一个阶段结束了,应该对过去在德国和中国的生活做个总结,而在纽约让她能够更好地 看清德中两国的差异,有机会慢慢地沉淀对两个国家的记忆以及生活经历,于是就有了这本德中差异画册。

西方社会注重个人,东方社会注重集体。在西方,孩子一出生,就接受独立的意识。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就像朋友之间的关系那样。小孩子被鼓励说出自己的意见,和家长或者老师有不同的意见会得到表扬。你只要细心观察一下家长和孩子的对话就会发现,家长很少会用命令式的口吻跟孩子说话,而有的小不点说起话来已经老气横秋的了,乍听起来还真的有点好笑。不过正因为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西方小孩的自我意识很强,独立得也早,基本上超过18岁就纷纷搬出父母家开始独立生活了。而东方人习惯于把自己归到不同的集体中去,家庭就是一个最基本的集体。人一出生就属于这个集体,直到死去的那一天。当个人意见和集体意见相左的时候,要服从集体。在东方社会里,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在某些场合,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往往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因为这样会破坏和谐的气氛而使事情变成僵局。在这种时候,就要学小儿子那样,这叫缓兵之计。

这种差异,在同一种文化的氛围中往往不易觉察,而在两种文化发生碰撞的时候就凸现了出来。一个德国商人,一个月内往返中国三次,洽谈一门生意。中方每次都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但是生意却总落实不下来。这个德国人按捺不住,最后大发脾气扬长而去,宁愿从头开始谈一门新的生意而再不愿意和中国人打交道。很明显,其原因是双方都用自己的文化视角来看待和处理问题,而没有意识到文化差异的问题。德国人生气的原因是中国这边迟迟不给答复,他觉得是对他的不重视,简直是戏弄他。而中国人大概由于出于礼仪之邦,虽然没有太大兴趣,却不好意思一口回绝。每次德国人来访的时候,都客气地接待,礼貌地表示有兴趣,显得十分热情……德国人的行为,反而显得急功近利,有失风度和礼貌了。

还有个例子是,很多中国学生,刚刚来到德国留学,很不习惯德国的大学制度。因为这里没有固定的班级,没有固定的课程安排,什么都要自己决定,连校园也是没有围墙、找不到界限的。学生宿舍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上课各从各的道来,下课各从各的道走,今天和这些陌生人坐在一起听课,明天又和那些陌生人坐在一起听课,找不到中国大学的那种归属感,连交个朋友都很费劲。那是因为,我们自幼习惯了有人帮我们决定和安排生活,交朋友也不用操心,反正大家都在同一个班级一呆呆几年,很快就混熟了。那个时候,很多人觉得压力太大,不自由,到处有人管着。到了国外,一下子没有了集体,也没有人来管你,反而空虚了起来,有种被抛弃的感觉,开始怀念起国内的环境来了。

前一个例子讲的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碰撞,后一个例子则是从一种文化背景到另一种文化背景所遇到的不适应。这些都是非常普遍的情况,几乎所有初到西方国家的人都会有所感触。所幸,文化是可以学习和接受的,而文化差异的重要性,随着全球日渐国际化,在国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在中国,这样的意识还不是很普及,不少人认为,到国外去,或者在国内接触外国人,掌握好外语就能够解决问题。其实,语言只占所有交流信息的百分之十五到二十。大部分的交流信息来源于非语言的交流,你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有可能在对方眼里产生你意想不到的含义。而要解读这些密码,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是关键。

文化背景,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是我们必须学习的。

One thought on “图说德国与中国文化差异

  1. company offshore says:

    最近15年来,中德双方互相接触的不断加深、合作的数目和方式均有了长足的发展。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德国在亚洲最重要的经济伙伴,德国则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而且双方在教育和文化领域的合作项目也迅速增加。比如,已经有300多所德国高校与中国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然而另一个事实是:德中接触的质量并未总能与其数量同步发展。双方接触的经验一方面是陶醉和鼓舞,另一方面则是误会和失败。这种矛盾只有通过促进跨文化理解才能得到解决或缓解。德中文化联合会愿为此做出努力贡献。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