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300多种地方戏,他们的形式各不相同,各方异彩,川剧就是其中之一。川剧之所以比其他地方剧种更加突出,更受观众的喜爱,是因为其具有的生机与活力,也正是这种原因,才让川剧即使发展了200多年后,在唱、演和舞等方面依然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此外,将中国传统素材、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戏剧化也为川剧的持久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得作用。独一无二的唱腔、纯正且富有个性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的服装和脸谱以及由各种打击乐组成的乐队的伴奏都是川剧特有得标志。
重庆川剧院追溯布莱希特的名剧《高加索灰阑记》的故事源头.事实上,该剧源于一则中国故事。此次川剧院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对这个故事进行演绎,并将他带到德国观众的面前。《灰阑记》的原作者是元朝诗人李潜夫(1271-1368),故事讲述了一家员外的妻妾争夺一个孩子,包拯在断案时用了特殊的手法:他命人将孩子放在一个栏中间,称如果谁能将孩子从栏中拽到自己这边,谁就是孩子的母亲。妾不忍用力拽孩子,便放了手。包公据此断定,妾是孩子的母亲,并将孩子还给了她。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时,布莱希特改编创作了《高加索灰阑记》。该编剧与原剧最大的不同在于,故事讲述的不是一位母亲,而是一位善良的女佣,布莱希特想以此引出一个道理:所有一切都该归于能够真正对它好的人。
显著的共性跨越了地域界限和文化差异将布莱希特的史诗戏剧和川剧连接在一起。布莱希特对人性的召唤与孔子仁爱与善良的哲学相应。无论是布莱希特的戏剧还是川剧都表达了“爱”是人的普遍价值观也是生活目标这一哲理。尽管德国和中国相距甚远,但是在《灰阑记》中,两个文化大国彼此相遇。
布莱希特对中国戏剧和中国剧作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一点在他的很多诗词和剧本中得到体现。相应的,川剧演员也从布莱希特的戏剧中找到了自己的某些与“史诗戏剧”有关的传统,这在川剧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正如布莱希特的戏剧一样,川剧不是以幻觉,而是以想象力、经典的语言故事、丰富的人物形象为基础,直接呈现给观众。像是中国的传统说书人一样,川剧运用音乐和歌曲渲染剧场氛围、刻画人物性格和描写评论事件。如果只是简单的将喜剧套上悲剧的“外衣”,里面一定缺少现代的语言元素或者深受喜爱的舞台艺术技巧如水墨、影戏或者有传奇历史的快如闪电般的变脸绝活。
时间:2012年5月22日-23日
地点:威斯巴登
主办方:威斯巴登国家剧院
合作方:重庆市川剧院
重庆川剧院成立于1957年,自成立以来致力于培养人才,保护传统剧目的同时勇于创新。通过着重发展几个精品剧目以及特别培养照顾优秀人才,重庆川剧院发展成为国家级的优秀剧团。除了在中国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和深圳的剧院进行过巡演外,剧团还曾出访美国、法国、瑞士和德国等国家。